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动态 > 正文

邓胜梁教授做客问津大讲堂

作者:通识教育学院宣传中心 文/段定定 图/孙雯婷   来源:      发布日期:2012-05-18   浏览:

   5月17日晚7点,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湖北大学楚天学者讲座教授邓胜梁做客问津大讲堂,为通识教育学院学生带来以“哲学思想与经济学思想,社会你我他”为主题的讲座。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黄文武,湖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张予川出席了讲座。
   “哲学为科学之父,数学为科学之母,哲学是经济学的前身,经济学是哲学的分支。”邓教授简单、清晰的开场白点名了此次演讲主题中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随后,邓教授回顾了哲学的“思想家谱”: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利己主义”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原本,产生于古希腊远古时代,它从人的自私本性出发,“追求自我存在”。被广泛接受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迎合了资产阶级“自我自由,努力奋斗实现自我”的要求,经过一代代经济学家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古典经济学的两大基石:人是利己的和人是自由的。人可以自由的追逐个人利益。由此形成的西方社会发展之基“利己”也形成西方思想最基本主义。而“利他主义”,则以柏拉图和康柏内拉为代表关心大众利益并发展形成“乌托邦”思潮,追求一种和谐无竞争的社会,至今仍有人追寻。邓教授以自己在美国读书亲自采访乌托邦社区的经历为例,讲述他们与世隔绝过着共产主义的生活和谐互爱却又存在内部通婚导致人种不优、财富增长缓慢等问题。“通识教育学院的学生,你们就像乌托邦里的人,这里的学生很纯,很innocent”,幽默的话语让现场的学生大笑不已。
    邓教授指出利己主义哲学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但却不能阻挡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利他主义违反人的本性又在社会实践中失败。与此相比,中国的利义主义,讲求利己不损人,在追求自己利益时讲究道义,适合当今时代发展需要。“让我们回归到公元500年前去寻找答案解决当今的问题。”
    在谈到“社会与做人”这对关系时,邓教授则用幽默风趣的语调为大家讲述了新旧龟兔赛跑的故事,狡猾的乌龟靠投机取巧取得胜利。让大家在笑声过后开始思考,规则已改变,转型中的中国社会该如何运行,个人该如何做人?是古典经济学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大私为公,还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国家利益最大化,大公为私?“是小河流水大河满”还是“如果你想快乐,就让我快乐”?邓教授说:“我们应该学习经济学家子帕累托最优定理:在不让他人利益减少的情况下增大自己的利益。大私大公,利己为人的本源如婴儿吃奶.只有在政治、法律、科技、文化、制度等层面上不断努力,才能由纯粹的利己经济人转变到利己为他的社会人进而到纯粹的利他的理想人。”
   “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希望大家成为大公大私的人,也希望下次还能看到大家纯真的笑脸.”邓教授以此结束了报告并在随后与同学们进行了现场问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