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作课教师王希翀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写作课。
在讲完写作方法等理论过后,王希翀挑选两组学生听三段不同的音乐,并根据音乐联觉进行表演。第一段音乐是电影《加勒比海盗》的插曲,学生随着逐渐紧促的节奏互相推攘,气势汹汹。第二段音乐是《闻香识女人》插曲,学生又搭着肩接着手跳起华尔兹。当播放《我心永恒》时,学生们直接做出《泰坦尼克号》中的经典动作。
在欢笑声中,王希翀解释了将音乐带入课堂的三点原因:首先音乐可以让人放松,学生们可以在这种放松的氛围里发挥更自由的想象力;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需要借助音乐,去进行写作方面的探讨。王希翀进一步提到,音乐的结构以及它在听觉上的物理性,都会影响写作,比如结构借鉴,音乐本身的记忆性也会提供表象记忆。
除了音乐性强,王希翀的课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喜欢向学生们分享他的人生经历,从自己的游记《心灵静水》到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我们总以为的夏天是漫长的》,从自己的学生经历到如今结识的作家好友,这些独特的人生经验使王希翀的课堂变得十分活跃和生动。面对记者“为什么想要分享自己的经历”的好奇,王希翀说:“现在的大学生还没有那么多的人生阅历,我想让他们通过我的故事,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和自己。并且也想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去激励他们。”
王希翀常通过分享对一些日常小事的思考,来影响学生们对写作的认识。比如他曾提到开车上班的时候,看到高速路栏杆上的鸟突然撞上来,就想起它们赖以栖息的树木被砍伐后不顾一切保卫家园的义举,由此反思人类对自然的扩张。这一系列思维反映就提示学生们要关注生活细节,并对其有所思考。关于写作课,王希翀希望自己的课程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操作,都能帮助到学生们,并深切希望学生中能出现博闻通识的人文主义者。
王希翀,“音乐小说”全国首创者,成长于音乐世家,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博士,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担任湖北大学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老师。所著《独自遗忘的岁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称该小说为“在相对沉寂中,创造某种特殊情愫的尝试”。美国著名作家、新英格兰图书奖(NE Book Awards)获奖者霍华德·F·莫希尔先生认为它的艺术呈现“非常诗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