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动态 > 正文

《中国艺术之美》第七讲——科学发声 动情歌唱

作者:文/贾玮楠 严欣瑜 图/吴静怡 罗冉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05   浏览:

“科学发声是基础,动情歌唱是灵魂。”12月2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万莉应邀到湖北大学阳逻校区讲授本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国艺术之美》第七讲——科学发声,动情歌唱。

万莉从发声原理入手,向学生们介绍了呼吸及腔体的重要性,并以“打哈欠”和“咳嗽”为例,讲述了发声的正确方法。“字头吐得清晰准确,字腹咬得圆润饱满,字尾收得干净漂亮”是专业歌唱中对咬字的要求。万莉通过“鸟”“美”等生活中常见字的发音,向学生们展示咬字准确对歌唱的重要作用。

情感是歌曲的灵魂。万莉指出:“曲谱是平面的,而歌唱是立体的,所以歌唱者必须进行二次创作。”她说,要想真正做到“动情歌唱”,不仅要重视歌唱中的连贯性,更要选择合适的音色,在深刻分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想象,以达到声音传递情感的效果。

课程最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为在座的学生现场演唱了四种风格的音乐作品:艺术歌曲《玫瑰三愿》、革命歌曲《思儿》、哈萨克民歌《嘎哦丽泰》和地方民歌改编《青春舞曲》。

“我是那天上的云,前边飞,哎啰喂——我是那天上的风,身后追……”四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深情演唱了原创声乐作品《云中恋歌》。她们或羞涩掩面,或欢快摆臂,柔美绵长的声音搭配上生动的肢体动作,带领在座学生走进了淳朴的土家风情之中。“声音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它呈现出的是人们共有的情感体验,与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声音艺术才能充满诱惑力。”万莉介绍道。

“这次课程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专业的发声技巧,学会了如何将情感表达运用于声乐表演中,对我以后继续坚持声乐这一兴趣爱好有很大的帮助。”2023级历史学(师范类)专业的马其逾表示。

万莉,中共党员,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湖北省青年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北省音协声乐歌剧专委会副会长,湖北省首届最美文艺志愿者,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审核:廖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