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通识教育学院重视上好新生大学第一堂课

作者:鲁力格格   来源:      发布日期:2013-09-25   浏览: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新生大学生涯的第一课。为了上好这第一堂课,通识教育学院除了配合完成好学校统一安排的军事训练、国防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爱校知校教育外,还根据通识教育学院特点,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做好通识教育理论教育、学业指导、适应教育、校园文化营造和贴心服务打造等工作。

通识教育理念全覆盖
    步入湖北大学,走进通识教育学院,学生们最大的疑惑便是何为通识教育,我们为什么要接受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有什么优势,通识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为了解答这一系列的问题,通识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天琼、副院长李本义在开学之初分别在问津大讲堂作“漫谈通识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专题讲座,累计场次达六场,覆盖通识教育学院全体新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在“漫谈通识教育”的讲座中,高天琼解释了什么是“通识教育”:从宏观维度看,通识教育是指通识教育的思想理念;从微观维度看,通识教育是指具体的通识教育知识内容;从联系宏观与微观的中观维度看,通识教育也指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他同时还介绍了自由教育思想和专业教育思想,帮助同学们通过对比更好的理解通识教育思想。随后又以哈佛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例对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实践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进一步阐明了湖北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素即“人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加深了同学们对通识教育学院及通识教育理念的认同感。
   李本义所做“通识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讲座则深入浅出的介绍了通识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并着重解读了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全人教育,是进入专业教育前的养成教育。通识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黄珊同学在听完讲座后深有体会:“通识教育专题讲座清除了久存于我心中对于通识教育的疑惑,真正认识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其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2013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王安琪同学则说:“现在我认识到我们所接受的通识教育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为自己能接受通识教育而感到骄傲!”

学业指导齐上阵
     通识教育学院作为一个非学科性学院,没有专任教师,学业指导教育开展起来有难度。但作为一个新生学院,学业指导教育又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军训期间院领导高天琼、李本义、陈腾、黄文武、颜弟东等分别利用晚间休息时间,从周一至周五不间断地做客学业指导中心,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解答他们的疑惑,在学生中产生良好反响。2013级心理学的张家铭同学在一次学业指导结束后深情地说:“老师对我各方面的疑惑、问题都悉心、耐心、用心的给予解答,让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游子倍感温暖与关怀。通过他的解答,我对大学学习模式和专业学习方向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对学院办学理念与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一定会更好地配合老师,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学识水平,打好专业基础,一年后给学校,也给自己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院还坚持领导联系习苑制度,规定所有领导必须深入所联系的习苑,帮助、指导辅导员开展专业教育和适应教育,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促使学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学院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加深与本部学科性学院的交流合作,邀请各学科专家、学者来院分别给各专业学生做学业指导,提供最权威、最前沿的各学科、专业信息,帮助学生加深对各学科的了解,加深对大学学习特点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选择自己。

适应教育促成长
    大学新生入学后,多少会产生心理失衡问题,正处在一个角色转换和环境变化的适应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识教育学院更是具有特殊性: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实行半封闭式教育,活动范围狭小,缺少朋辈教育等。在这种大背景下,学院更是把“适应教育”当作入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减少不必要的迷茫和彷徨,帮助他们迅速积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
    首先是依托辅导员。学院对辅导员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要求辅导员每周至少开一次班会,深入学生寝室三次,军训结束前能准确的叫出每个学生的姓名,通过这种方式敦促辅导员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在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情况下,依然能感受到被关注,被关爱,减少新环境带来的陌生感,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辅导,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大学生活。辅导员还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应教育”活动。思睿苑辅导员马菲就给学生们准备了《阳逻生存手册》,除了介绍刚进大学应该注意的事项外,还介绍阳逻当地的情况,希望同学们能在阳逻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其次,学院邀请知名校友为学生作成长讲座,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自信、自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9月18日,楚天都市报总经理、武汉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王凌云做客学院问津大讲堂,发表了主题为“桂花香浓话成长”的演讲,与广大通识学子分享成长经历,共同探讨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划。作为湖大校友,王凌云通过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进入演讲主题,条理分明地从时间管理、目标管理、能力管理等三个方面向同学们详细阐述了如何正确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旨在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早树立大学生活目标。

习苑文化聚人心
     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通识教育学院习苑管理制度日趋成熟,各习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习苑文化,在苑名释义的基础上,设计有苑徽、苑训,并有自己的品牌活动。在通识教育学院,习苑便是通识教育学子最温馨的家,辅导员便是这个家的大家长,学生能在习苑中找到归属感。
    开学伊始,学院便以辅导员为主体,向同学们讲述习苑内涵,传承习苑文化。崇善苑辅导员许诩在开学第一次班会就着重介绍了崇善苑的命名含义以及苑徽的示意。他讲到:“‘崇善’源自《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一种对‘善’的推崇和弘扬。而我们的苑徽是以蒲公英为基本形象,象征着崇善苑如蒲公英一样,传播爱于希望的种子。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我们的苑名和苑徽,能够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的同时,将这份‘善’播撒、传扬开来。”除此之外,每个习苑还专门开辟有习苑宣传栏和习苑林,学生通过对宣传栏的打造和对习苑林的维护、装扮,发挥创造性,体现习苑特色,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一系列对习苑文化的打造,使学生快速融入习苑大家庭,真正成为习苑主人翁,从而加快适应大学生活。

贴心服务遍校园
    为了让学生在阳逻校区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贴心服务”一直是通识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工作信条。
     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们首先就践行着这一信条。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学院要求所有辅导员常驻阳逻校区,并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其次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学院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显示当日学工办、教学办、院办值班老师及带班领导姓名、办公室电话及联系电话,方便学生联系,同时要求值班人员必须从早上8点值班到晚上10点,而且当天须在阳逻校区住宿,周末及节假日亦是如此,旨在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贴心服务。
    院教学办、图书室为了方便学生快速熟悉教务查询系统及图书馆检索系统,了解学分、学籍以及图书借阅等相关信息,学院派专人深入学生课堂,讲授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覆盖全体学生,累计讲课课时达20余个。
院保卫部门针对新生辨别能力差、容易上当受骗的特点,开学以来就加大了巡逻、保卫力度,严禁校外人员出入。同时根据以往经验,专门制作了防盗防骗宣传海报,通过真实案例警示同学。在保卫部门的努力下,目前已成功阻止了两起诈骗事件的发生。
     后勤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生活质量的高低,因此“贴心服务”在后勤服务中心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后勤服务中心为了做好新生服务工作,首先要求所有员工做到微笑服务。其次组织干部职工走进课堂,介绍后勤服务相关情况以及校园卡、水卡等使用方法。后勤服务中心还特别专注穆斯林学生生活问题,于9月17日下午专门召开穆斯林学生座谈会,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学院全体教职工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精神振奋,信心满怀,决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通识教育学院打造成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高雅灵秀的书香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