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工天地 > 正文

书的“世界”,你懂多少?

作者:文/刘爽 图/符一诺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2-09   浏览:

     十月份以来,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与“读书”有关的特色活动,例如:读书交流会,无学分课堂,图书漂流等等。这些缤彩纷呈的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其中。然而,不少同学在面对“读书”这个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疑问。对于这些疑问,本次读书节活动的指导老师魏文杰给出了他的一些看法。

    问题一: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读书的好处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以下的三个方面。一是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大学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仅仅只是一小部分,在大学里更多的知识或者说对我们毕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知识应该是从书籍中获得的。二是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可以让我们自己远离浮躁,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愉快。三是读书可以磨练心智,锻炼能力。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读书,锻炼自己的自制力,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思辨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问题二:现在老师都强调读书要做笔记,那么读书笔记有哪些好处?
    读书肯定是要做笔记的,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书中的经典语段,可以是个人对好书的切身体会和感悟,读书笔记有利于促进书后的思考与写作,很有必要。当一本书不是特别吸引人时,我们不如换一个视角,结合这本书的背景,作者的意图,来了解这本书,从而发现这本书的闪光点。

    问题三:如今老师在课堂上会为我们介绍许多与专业相关的书,但是都很枯燥,我们应该怎么办?
    老师介绍的可能是跟专业学习相关的书籍,在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下,阅读这些书肯定会感觉枯燥和乏味。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和我们基础知识的沉淀,我们就会慢慢发现这些书中的乐趣。就如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当你初次读时觉得特别无聊,但是当你学习了与法律有关的书籍后你就会发现,现在的不少法律条文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根源,你就会感受到其中的伟大。

     问题四:很多同学主张读书要“博”读,然而有的同学主张读书样“精”读,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博”和“精”的问题?
    在读书方面,我们应该分时段,分精力和定力来选择。在我们低年级时,由于专业基础过于薄弱,我们可以选择“博”读,多读一些名著,这些名著对我们的专业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其中的一些思想却是非常有用的。随着我们年级的升高,我们开始有了一些专业知识的沉淀,这时我们就应该“精”读,尤其是往我们专业相关的方面读,这样有利于我们对所读的专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问题五:在读书方面有哪些很好的方法吗?
    大学时间短暂,主要的学习时间只有三年,大四很多同学就要准备考研,写毕业论文或者找工作了。所以我们首先要树立阅读意识,养成阅读习惯。提醒自己常去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其次我们要制定明确的读书计划,督促自己严格落实。我们不能漫无目的的阅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学会写读书笔记,学会背诵一些经典语段。我们要注重分层次阅读:第一层次:浏览、简读、粗读;第二层次:通读、精读、复读;第三层次:抄读、跳读、熟读;第四层次:疑读、研读、展读。我们要结合具体的书籍,读书的要求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