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偶遇鼠兔和野鹿”、“沿途的雪山早已习以为常”、“植被的变化地质的独特让人震撼”……如果不是在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的“问津大讲堂”演讲比赛复赛现场,我们可能不会发现,原来在这里,还有这样一个仿佛只能在电视镜头里才能看到的“冈仁波齐”,他就是戴进明。
戴进明来自湖北大学2017级哲学系,家乡系湖北襄阳。在3月27日晚的复赛现场,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是在比赛,而与现场互动了起来。与其说他是在比赛,倒不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更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藏行之旅。”
那段骑行经历虽已过去将近一年,但回想起来,戴进明依然觉得历历在目。据他介绍,那是高考后的一次家庭出游。当时戴进明一行五人采用“驾车跟骑”的方式骑行西藏,领队人是他的大伯。2017年8月3日戴进明从四川雅安出发,历时20多个日夜2200多公里终到西藏拉萨,用自行车轮丈量中国西部大地,他说:“从小的梦想终于实现!”

非去不可是西藏文青圆梦收获多
“西藏是每一个骑行爱好者的心中圣地,它神秘美丽圣洁,而拉萨更是文青梦想的天堂。”他笑意盈盈双眼放光地说。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觉得骑行的过程是他印象最深的人生体验。照片上的戴进明全副武装:头戴骑行帽,身着防晒服,显得十分精神。“虽然对沿途饮食不太习惯、没有网络、又经历难受的高原反应,但途中偶遇的鼠兔野鹿等野外客人让我们十分兴奋;穿越崇山峻岭到达神圣雪山,骑行旅程高潮不断;途中遇到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我们一起加油打气嘘寒问暖,让这段骑行充满美好的回忆……”
戴进明回忆,在骑行中他们遇到一个骑行者因为入夜寒冷难当难以继续骑行,于是给他送去了御寒衣物。戴进明认为,帮助他人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别人的感谢,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认同。“最让我羡慕的是那些各个大学的骑行车队,他们可以与自己的同龄人享受那段旅程留下共同的回忆,想想就很美好!”
藏行体验净灵魂虔诚内省安己心
“那段20多日的骑行之旅除了让我感觉到世界之伟奇,也让我领悟到人生之旅就像一场修行。”
戴进明坦言,高考填报志愿的失误曾让自己在去年下半年一度消沉。刚进大学的一段时间里,戴进明失去了动力,也没有目标,沉迷于图书馆的各类杂志。但当自己想到骑行西藏旅途中目睹的朝圣的藏族群众,他们一步三拜,步步笃定,不论老人还是小孩都对生活充满热情,不论信教者还是普通人都对内心的信念保持虔诚,这让他颇为震撼,于是内省自身,调整了自己的状态,“既来之则安之,做好自己最重要”。
骑行西藏的这段经历也培养了戴进明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联系到自己选择的哲学专业对于佛学也有涉及,戴进明谈到自己对社会热点“佛系”的理解。“佛系并非佛本意,佛教的大体教义是劝人向善,积极面对生活;而‘佛系’更多给人以安于现状的印象,与佛学本意相去甚远,因为在佛学中还有‘勇猛精进’的说法。”

明确理想做自我直挂云帆济沧海
经过半年的“修行调整”,目前的戴进明不仅积极向上而且目标明确。对于专业的认识,戴进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大学的实践专业所有人都可以在社会的历练中掌握,既然如此我就应该选择那些基础学科类似哲学,这可以为我的思维模式与思想方向奠定一个人生基础,我认为这个比较重要!我希望通过考研和考公务员成为像王沪宁那样为国家社会提供理论方针的人,这也是我毫不犹豫选择哲学专业的原因。”
除了有目标,戴进明还积极面对生活,参加学校的各类组织。出于对摄影的爱好以及对旅行的痴迷,他加入了校湖北大学大学生记者团摄影部以及校旅行者协会。在摄影方面,他颇有心得,他认为构图重于后期,因此即使骑行在有“随手一拍都是风景”之称的318国道,他依然重视构图并寻找图片中的主题;而骑行途中目睹其他学校的自行车团,则让他萌生出在大二暑假也要在学校组织或参加这样的集体的西藏骑行,因为“我想要一次独立的和同龄人在一起的骑行经验,而不是依靠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