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语出《太上老君说清静经》,又称《清静经》。大致意思是要葆有一颗清净的真心,这是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李丽珊最喜欢的一句古文。
与很多学生初入大学晚间或上网或跑步或自习不同,从10月9日开始,李丽珊开始手抄经书,到现在已经抄写了一个多月了。从《道德经》到《清静经》,她每天将自己抄写的经书拍照发到社交平台上,还附上自己简短的评论与感想。李丽珊说:“抄经其实是有很严格的步骤的,但是在学校没有焚香沐浴的条件,就只能静下心来,满怀虔诚,用经文感悟生活,用生活印证经文。”
对于《道德经》中的思想,她也没有全盘接受,例如对于老子的愚民思想“不尚贤”,李丽珊认为:时代是进步的,执政者仍然需要民智来发展经济发展国家。“有才能的百姓是要重用的!”
谈到喜爱国学的原因,李丽珊说自己读小学的时候喜欢看2006年版《神雕侠侣》,从《神雕侠侣》中她领略了中国的古风古韵之美,金庸先生设计的对白也让她感受到中国国学的魅力。电视节目《中华文明之美》唤醒了她对国学浓厚的兴趣。升上初中,“百度贴吧”开始盛行,“我那时候就每天逛贴吧,认识了很多同样喜欢国学的大神,也渐渐开始知道了汉服圈。”李丽珊说。由此,她对国学的认知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再到高中,李丽珊加入到浩浩汤汤的“理科大军”当中,写古风小说和填词是她在忙碌的理科课程之外最大的安慰。来到湖北大学,李丽珊开始了她的抄经之路。
除了中国古代文学,李丽珊也接触中国现代文学,尤其喜欢现代散文大家余秋雨的作品。“马行千里,不洗尘沙”是余秋雨先生的话,李丽珊很喜欢,认为先生通过八个字表达了一种超然的心境。说到此处,她又想起《道德经》第十三章里面提到的“宠辱不惊”,以及庄周笔下的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由此及彼,李丽珊能谈到不少国学经典和先人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讲话中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年代,弘扬国学显得尤为重要,而像李丽珊这样坚守国学的大学生已经越来越少了。
“付志求学千里路,偏趁朔风离孤竹。山岳不闻游子诉,近是伶仃远是乡。”从唐山远道而来求学的李丽珊在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写下这一首小诗,希望她在国学问索之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