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4名2011级优秀毕业生应邀到通识教育学院,与300名通识学子开展交流,分享大学学习生活与感悟。这4名学生是通识教育学院第一届学生,分别在就业、考研、考公务员、创业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谈及自己大一在阳逻校区的学习生活,4位同学感触良多。“通识教育学院安静的环境和严格的管理方式非常适合学习,我在通识的一年过得非常充实,我现在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也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保送至武汉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20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曹广荣如是说。
拥有两间公司的王凯则坦言:“虽然大家都叫我创业达人,但我深知要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这里的学习时光为我提供了积累知识的机会,我在大一期间修读了22学分的跨专业选修课程。这里的图书馆虽然只有一层楼,却是我的第二个家,充实了我许多个日日夜夜。”
近期,通识教育学院在相关学科性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集中组织了多场这样的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覆盖全体学生,反响强烈。2014级新闻传播专业的余娟同学参加交流会后表示:“学长学姐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是现在的我所远不能及的,我一定会更加珍惜在阳逻校区的时光,看更多书,积累更多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牢基础。”
与以往由校本部各学科性学院组织师生来院交流的传统形式不同,通识教育学院积极与学科性学院联系沟通并取得支持,集中组织优秀毕业生来院,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交流沟通的人选和内容上,各学科性学院选派的学生多为学业优异、综合素质好,或者在考研、就业、科研科技发明等方面成果突出的优秀学生,他们大多都是大一期间就读于通识教育学院。同时,通识教育学院积极引导优秀毕业生畅谈大一在阳逻校区的学习生活,突显榜样的力量,以引起大一学生的共鸣,促进学风建设。
谈及组织经验交流会的初衷,通识教育学院负责人介绍,“通识教育学院全部是大一新生,朋辈教育缺乏。另一方面,这些进行通识教育改革专业的学生,一年后将转回校本部学科性学院按专业进行继续培养,衔接教育方面有待提升。我们想通过通识教育学院第一届、如今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来院分享他们的学习、生活体会这种形式,加强对大一学生的朋辈成长辅导和大学生涯规划指导,同时加强通识教育改革专业一年级通识教育与高年级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
为加强对大一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促进一年级通识教育与高年级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通识教育学院构建了多维学业指导体系。除组织高年级学长、毕业校友开展朋辈成长辅导外,学院每学期定期邀请各学科性学院学科负责人、骨干教师面向大一学生开展集中性的学业导航,集中介绍大学学习方法、学科学习特点、人才培养方案等,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各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学院设立了专门学业指导室,每周至少三个晚上邀请有关专业教师、学业指导老师开展“问诊”式学业指导,一对一解答学生疑惑;坚持院领导联系习苑制度,院领导定期深入各自联系的习苑,通过参加主题班会、深入课堂和学生寝室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从本部学科性学院遴选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通识教育学院相关班级“影子班主任”,他们经常利用到阳逻校区上课的机会与学生开展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帮助通识教育学院辅导员解答学生提出的专业领域问题,在学生返回本部后,他们继续担任班主任,由于有前期的基础,与学生之间比较了解,更容易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通识教育阶段向本科高年级阶段的平稳过渡。该院每学年平均开展各类学业指导120次,有力促进学风建设。
对于通识教育学院未来的学风建设,通识教育学院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学院的学风建设取得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多维学业指导体系。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学科性学院的联系沟通,整合资源,开辟渠道,不断充实学业指导体系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和全面的学业指导,建设优良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