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参加军训学生买冰棍解暑,垫资救助身患疾病的学生,中秋夜坚守岗位为学生送月饼陪学生过节……今年开学以来,通识教育学院发生在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一个接一个地上演。“通识教育是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能力强、素质高和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本科人才,对于初入大学的学生来说,辅导员最真诚的关怀和最全心的付出,对他们的教育和影响是基础性的,也可能是全局性的。”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高天琼说。
通识教育学院当前有辅导员17位,主要年龄层在88-91年之间,辅导员工作除了每人带200名左右学生,还各自负责固定的学生工作,如读书节、生活园区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等。与本部辅导员工作相比,通识辅导员有很多“规定动作”,比如每周必须住校、至少听课一次,每天要参加学生早操早读,每晚10点以后要查寝,每周日晚要组织集中点名等等,“我们几乎24小时都和学生在一起,每天想的、做的,都和学生有关。”辅导员何斯婕说。
“学生对你的信任和工作的支持,源自于你对学生的真诚与关怀”,这是高天琼经常与辅导员们分享的一句话。通识教育学院只有大一学生,朋辈教育是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作为80后的老师兼朋友,他们每周约谈数十名学生,对学生情况熟悉透彻。学生彭益进突发腹痛,求索苑辅导员段成第一时间将其送到医院,在手术单上签字,垫钱手术,全程照顾;军训酷暑难耐,明志苑和思睿苑辅导员盛楠、刘阳卓自掏千元买来500余根冰棒帮学生解暑;辅导员们工作量大、任务杂,周末加班是常事,习坎苑辅导员严秀红舍弃陪伴高考复习的儿子的时间,全心全意参与学生工作。
前不久一次辅导员会议上,高天琼让大家现场默写自己习苑学生的名字,最多的辅导员写了53个名字。“学生的事无小事,作为辅导员,我们有责任尽心做好每一件事,也只有做到了对学生最无私的爱与关怀,才能换来他们的信任与依赖。”辅导员严秀红说。
学习有困惑找辅导员、生病了找辅导员、请假找辅导员……“有困难就找辅导员”是通识教育学院学生中流行的一句话。每一年迎来的大学新生,在迷茫与适应之间转换得越来越快,学院学风建设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学院书记李本义认为,“辅导员全心的付出,在学生身上形成了一股力量,正是这股力量帮助他们在阳逻校区遵守纪律、安心学习、积极思考和勇于实践。”
据悉,为继续促进学院辅导员工作出成效,通识教育学院还鼓励辅导员不断加强学习,邀请学校专家开展主题培训,推荐辅导员外出学习考察,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还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青春学工”活动,通过举办体育休闲类比赛等形式进行素质拓展实践。高天琼说:“下一步,学院将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上做更多有益探索,使辅导员队伍在培养拔尖创新型通识人才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