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问津大讲堂】胡弘弘博士做客问津讲堂畅谈——如果重读一次大学

作者:文/杨焱雯 图/张雯俊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1-10   浏览:

“如果重读一次大学,我会选择更多地去听那些学术沙龙与讲座;如果重读一次大学,我会……”11月9日晚,时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宪法学会副会长等职的法学博士胡弘弘前来通识教育学院,为学子做了一场题为“如果重读一次大学”的专题报告,20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报告伊始,胡弘弘教授做了简要的自我介绍,并指出本次讲座的目的,让大一新生对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出一个规划。

接下来,胡弘弘教授将达成规划的具体操作分为六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即建立阅读习惯、训练语言表达、增强写作能力、热爱生活生命、正确看待世界与社会以及做一个追求优秀品质的自己六大层面。

“我是在阅读中,发掘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我的未来职业规划打开了第一扇门。”胡教授以自己大学时的亲身实例告诉同学们阅读的裨益和对当代人的重要性。她特意指出,要尽量规避碎片化阅读,应规划并压缩时间去“啃”纸质大部头书目,配合相关的书评来进行深度阅读。除了默读,诵读经典也被胡教授强烈推荐,“如果大家的枕边、书架上有那么几本《名家百篇经典演讲》,常读常诵,大学四年下来,你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而就文字写作能力,胡教授表示,阅读经典依然是首要,是线索;坚持动笔是实践,是关键。“把一二十万字的经典用几千字讲清楚,再用几百字做摘要,还可邀请同班同院的举办书评大赛,这样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她提出。当然,在日常学习充电之外,胡教授强调了培养自己一门专业的业余爱好的重要性,门类包含音乐、围棋、画画等等;她还鼓励学子们利用假期旅行、做志愿者或义工,勇敢地追求美好的感情,拥抱多彩的大学生活。

针对第六点“做一个独特的、最好的自己”,胡教授强调,“这是指每一次做事情,都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做到最好。”她指出,追求优秀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优秀和对卓越的习惯性追求,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充电、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并珍爱自己的独特性,“这样,我们才能不负青春,不负人生。”她总结道。

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十分踊跃,教育学、历史学以及汉语言文学等各专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分别得到了耐心的解答。


【专家介绍】

胡弘弘,法学博士,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宪法学会副会长、湖北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专家组成员、武汉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等。主持2013年度中国法学会重点项目“人大代表询问质询机制完善研究”、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权力配置的宪法学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后期资助项目“宪法视野中的公民制度”等课题;发表过《尊重公民“个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表述》、《论人大代表议案权的有效行使》、《论公职人员名誉权的救济》、《自觉——法治政府的角色意识》、《论宪法学者当下的使命》、《公民概念在我国的发展》等70余篇学术论文。荣获学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学校首届本科教学奖二等奖,“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入选“霍英东基金教学类”推荐候选人、入选学校“511工程”“中青年优秀主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