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湖北大学原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程时远教授来到阳逻,为近200名通识学子作题为“纳米技术与材料”的学术讲座。
纳米技术,听起来十分的“高大上”,人们每每提到“纳米”,似乎总会联想到高技术产业和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而程时远则另辟蹊径,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通过浅显生动的例子,介绍了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讲座伊始,他以中国神话女娲补天的故事作为引子,提出“使用的材料决定了人类的生存状态”的观点,并回顾了材料科学在人类发展史上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对宇宙在空间与时间尺度上的描述,引出“纳米”的概念,还简单介绍了纳米材料相对于普通材料在纳米尺度的新特性,即表面效应,量子尺度效应和小尺寸效应。
随后,程时远通过十余个例子,描绘了纳米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图景。他从计算机科学,医学等角度,介绍了纳米技术与材料的诸多应用——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器、锂离子电池、军用隐形飞机涂层、隐形眼镜和不粘锅等等,正如他所说:“新技术的应用,要求新材料的开发与运用,使用的材料引起的技术革命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展望“工业2025”,他对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前景充满希望。他期待纳米技术能突破当前高技术的诸多瓶颈,使纳米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广泛的应用。讲座的最后,程时远还简单的向在场的师生描述了纳米材料的检测设备的相关知识,解释了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与加工方法。他还现场展示了材料科学与电子学结合的产物——LED节能灯,引得在场师生啧啧称奇。
材料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多学科门类交叉的自然科学,打好基础学科底子,熟练掌握多学科知识,对于材料科学的学生以及当下社会所呼唤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讲座中,面对在场师生,程时远一直强调基础学科与学科融合的重要性,他表示,创新需要学科间的融合。他希望每一位通识学子扎实学好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聆听了此次讲座的2016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陈卓颖也表示,通过这次讲座,她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她会谨记程教授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