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晚,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何晓明教授应邀做客通识教育学院“问津大讲堂”,为里仁苑和润德苑学生作“中国文化精神解析”主题讲座。
何晓明围绕“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矛盾观、“通变执中”的发展观、“刚健自强”的实践观、“尊亲尚德”的社会观五个方面对中国文化精神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他首先对“文、化”两个字从字体上进行了讲解,由此引入“天人合一”的概念。他说,人本身就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起来,若将人与自然对立,违反自然规律,便会遭受惩罚甚至发生灾难。接着,何晓明引用齐相晏婴所述的“和如羹焉,君子食之,以平其心”来强调“和”的重要性。他表示,每个人都应注重从矛盾双方的立场出发,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努力寻求和谐、达到平衡。他以《周易》中的思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为例指出,当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变通。但在“变”的同时,不能离开中华文化的根。最后,他理论联系实际地给同学们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实践观和社会观,勉励大家努力做到具有仁爱之心、孝老爱亲并自强不息。

在交流环节,何晓明就学生提出的“佛系青年是否具有中庸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他结合自己当年求学和奋斗的亲身经历,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当前的大好时光,立足当下,放眼长远,不随波逐流,做奋发有为的青年。
立学苑辅导员黄河听完讲座后表示:“何教授的报告脉络清晰,同时十分接地气,很有亲和力。讲解的知识容易让学生接受,特别是和而不同的矛盾观对同学们正确处理好室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