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问津大讲堂】庞海芍教授做客“问津大讲堂”畅谈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

作者:文/娄新雅 图/张小妹 吴桐   来源:      发布日期:2019-12-25   浏览:

12月23日下午,中国高教学会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庞海芍教授应邀作客通识教育学院“问津大讲堂”,为学院师生带来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模式构建”的主题报告。

报告会从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内涵解读、面临的困局分析、未来发展之改革路径三个方面展开,通识教育学院办公室和通识教育研究中心的老师、全体辅导员以及笃行苑和明志苑的学生200多人聆听了报告。庞教授不时提问,和在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整场报告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当谈起通识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时,庞海芍从古今中外溯源,认为通识教育是通过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具备“择其善而识之”的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人格健全、视野开阔、和谐发展的完整之人。谈到中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她表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认为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虽然概念不同,但是目的一致,两者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庞海芍围绕纠偏专业教育弊端、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在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指出当前这一大学教育理念尚未深入人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本末倒置,通识教育仅仅是作为专业教育的基础、补充、纠正而存在。她认为,要想走出这种通专关系本末倒置的困局,需要进行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

针对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庞海芍从转变教育理念、重视通识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个层面,通过列举大量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典型案例,详细分析了素质教育理念统领下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改革路径。“专业教育让人走得更快,通识教能让人走得更远。希望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庞海芍这样寄语在场的师生。

通识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春喜主持报告会时讲到,庞教授的报告条理清楚、脉络清晰,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报告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高度,十分接地气,对学院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有很强的指导性,对各位辅导员有效开展学生工作、加强通识文化建设有明显的针对性,对广大学生自觉投身通识教育实践、提高文化素养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

庞海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教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大学教师发展、教学与学习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课题十多项;出版专著《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及图书10余本,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等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任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期间,荣获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擅长理论研究紧扣教育实践,追求抓准“真问题”,做好“真研究”,推动“真创新”。注重人文精神融合“精工”学风,仰望星空思考,脚踏实地行动!